来源: 时间:2022-12-14 10:17:52
中金网今日介绍"初踏黄金路(初踏黄金路是什么构图)",希望小金从网上整理的初踏黄金路(初踏黄金路是什么构图)对您帮助。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
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
节日(水彩)陈坚
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守与突破,又融入了对民族与国家、艺术与生活的深入思考,从一个切面展现新时代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新成果,呈现多民族人物形象的精神风貌。
回顾百年来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辉煌画卷:从庞薰琹的《贵州山民图》,到叶浅予的《中华民族大团结》;从詹建俊的《高原的歌》,到坐落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由鲁迅美术学院创作的大型汉白玉雕塑《追梦》……民族题材美术作品一直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凝聚着不同时代艺术家的民族情怀与时代关切,生动诠释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生动刻画各族人民
从塞北雪原到滇西红土,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紧密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
近百年来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新时代以来。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抗战爆发,许多美术家走向西部,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居住在西北和西南地域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代表性艺术家包括韩乐然、司徒乔、董希文、吴作人、庞薰琹、关山月、黎雄才、赵望云等,他们被当地的异域气质深深吸引,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如司徒乔的油画《哈萨克人家》《套马图稿》,韩乐然的油画《向着光明前进的藏民》《渡河》《牧场》,董希文的油画《哈萨克牧羊女》,吴作人的油画《藏女负水》,关山月的《贵州苗族写生册》《塞外驼铃》,庞薰琹的水彩画《贵州山民图》系列等。这些作品,徐徐铺开了多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绚丽画卷。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了一批以象征手法表现“民族大团结”主题的美术作品,它们多有着向心式的构图,比如王临乙的浮雕《民族大团结》、叶浅予的中国画《中华民族大团结》、杨鹏的新年画《毛主席和各族人民在一起》等,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名作。还有一些主题性创作以群体形式呈现多民族人物形象,比如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业务教研组集体创作的《当代英雄》、经纪中的《喜到天安门》、孙滋溪的《天安门前》等。尤其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涌现了一大批描绘藏族人民形象的作品,比如董希文的油画《千年土地翻了身》、黄胄的中国画《帐篷小学》、朱乃正的油画《金色的季节》、李焕民的套色版画《初踏黄金路》、叶浅予的中国画《高原之春》、潘世勋的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这些经典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历史记忆,是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真切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现代美术思潮的勃兴,许多美术家离开城市,去西藏、新疆、云南等多民族聚集的生活空间写生,探寻一种单纯、质朴的现代主义的视觉张力,留下了一批代表性佳作,如徐匡、阿鸽的版画《主人》、詹建俊的油画《高原的歌》、袁运生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靳尚谊的油画《塔吉克新娘》、鄂圭俊的油画《春的脚步》、吴长江的版画《高原牧场》、妥木斯的油画《垛草的妇女》、韦尔申的油画《吉祥蒙古》等。这一时期,美术家们较为注重个体感受,在之前写实性语言的基础上增加了抽象性、表现性手法,也体现了民族人物形象沉郁内敛的一面。
同心共筑中国梦
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时代强音。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表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大型主题性创作,反映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展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幸福生活。
因此,这一时期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强调中华民族概念的完整感、向心感。很多作品体量大,强调视觉上的动势,形成一种视觉空间上的宏大感、奋进感,其精神内涵是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同心共筑中国梦。
事实上,开启这一主题性创作形式的,是2009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作的大型铸铜雕塑《鼓舞》。这件作品由曹春生、周秀清、李惠东、张舒合作,高3米,以大鼓为中心,整体结构为圆形,四周塑造了56个民族的人物形象,呈阶梯状排布,布局对称,舞蹈的人群旋转上升,拥有强烈的动感和视觉张力,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共建家园的磅礴气势,营造出鼓舞人心的热烈场面。
2016年1月,由鲁迅美术学院师生集体创作的大型铸铜组雕《旗帜》落成于中央党校综合教学楼前广场。这件作品体量巨大,高13.7米,长20.8米,最宽处为11.1米,人物平均高度4米。迎风招展的鲜艳党旗下,56个民族的人物形象与各行业的建设者们阔步向前,展现了昂扬的精神风貌。2021年6月,鲁迅美术学院将《旗帜》铸铜手稿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
202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鲁迅美术学院创作的大型汉白玉雕塑《追梦》,落成于新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这座雕塑高9米,长13米,塑造了73个人物形象。其中,对56个民族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诗意化的表现。在造型和动势上,《追梦》汲取了《旗帜》创作的丰富经验,同一方向行进的人群呈阶梯状布局、前后形成波浪状组合,极富感染力,生动诠释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满怀对建设美好国家、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自豪,为实现民族复兴,在百年接续奋斗历程中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毅前行的豪迈气概。
新时代以来,各族人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地区变化尤其显著。那里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了。美术家深入民族地区体验采风,创作出一大批反映现实、贴近人民的优秀作品。
将民族题材创作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联起来,是这一时期主题性创作的重要方向之一。何家英等人合作的《双喜临门》、张见等人合作的《助梦》、王奋英《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曹本健《大山的节日》、赵晓东《天梯》、陆庆龙《在路上》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主题性创作以外,很多美术家也在持续创作以多民族人物形象为主题的作品,尤其是来自不同民族的美术家,在描绘和表现本民族的节庆、文化、生活和建设场景时更是不遗余力,比如赵培智笔下的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妥木斯、刘巨德、龙力游、刘金贵等描绘的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场景等。同时,还有很多美术家像吴长江、陈坚、李晓林、许海刚、于小冬、袁武等,一直在青藏高原上创作,与当地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汲取艺术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富有代表性的个体创作要数雕塑家曾成钢在2016年至2019年创作的《中华民族大团结主题雕塑》,共56组,表现了56个民族的112个人物形象,每个民族皆采用一男一女载歌载舞的造型,每组高约0.65米,熔铸了美术家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神意象的饱满热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思想底色。美术家们感受时代脉搏,把个人艺术追求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着力描摹新时代各民族人民的新面貌、新生活、新气象,展现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今日中金网关于初踏黄金路(初踏黄金路是什么构图)的介绍就到此。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